关于未雨绸缪
前段时间某厂被曝清理34岁以上的员工,虽说有标题党的嫌疑,但是反映出来的现象还是值得深思的。看过一个被离职员工的文章,过久了安逸的日子,被离职之后,居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,然后还要还高额的房贷,小孩还要上学,不得不卖房来还贷。在这件事情之前,我听到“程序员都是青春饭”这种说法,都是嗤之以鼻的,一方面是觉得,这是得过且过的人安慰自己的托辞,另一方面是因为真的没考虑过10年之后会怎么样。随着时间的流逝,我觉得也应该好好思考一下这个问题了。
概括了一下平行宇宙知乎上的讨论,大致有这么几种论调:
- 公司卸磨杀驴,不想跟员工签终生合同,所以变相裁掉这些人。
- 程序员这一行,如果34岁没有管理岗,还在纯粹写代码,就会混得很艰难,薪资也会到上限,这些人机遇不好
- 这些人活该,不合理的事情一直没有人说,事情发生到自己身上才想起来说,但是已经晚了
- 这是为了保护公司的利益,壮士断腕,无可厚非
看完这些评论,我只想到一个词“温水煮青蛙”。一般来说,当公司大到一定规模,精神上就会有自己的文化,技术上也会有自己的框架,自己的组件,那么这里的工作经验,也就只适用于这个公司了。这件事情本身,也没有什么问题,公司并没有义务帮助你提高水平,毕竟只是雇佣关系,主要目的还是让你产出。但是除了工作之外,就没有自己的规划和追求,问题就很大了。
34岁,平均来说差不多工作了10年,创业公司工作10年的人,可能已经是个各方面发展都比较均衡的全栈,大公司里干得还不错的,可能也成了某方面的专家或者leader。如果10年,还在公司的裁员名单里,说明这个人可替代性太强,没有核心的价值,或许更应该从自己身上找找问题。至于管理岗的问题,我个人的理解是,能力优秀的人,多少都会带一点管理职责,所以造成了优秀的人都转了管理路线的错觉,想靠混年限混上去,多半也只是被画了个饼而已。习惯了混日子的人,也不会有太多的话语权,所以平时遇到不合理的事情,也没什么资格站出来说话,被裁的时候也就只能接受安排了。
中国有个成语叫做“居安思危”,其实用在这里还不是那么恰当,因为其实现状也不是那么安稳,但是未来却有着更多的未知。人贵在有自知之明,要清晰的认识到自己的优劣势。20岁出头的年龄,优势在于体力,说得难听点就是能加班,能吃苦,这个年龄的大部分程序员,其实和搬砖的是同一个工种,因为同样都是可替代性强的体力劳动,别说公司,就是一个项目都不会因为少了这么一个人而玩不转。说实话,这一行最不缺的,就是能加班能熬夜的毕业生。想想10年后,客观上来说,体力是绝对不如年轻人的,那么就必须有另一种别人无法比拟的优势。经验算是一种吧,不过经验也只能让你干活比刚入职的年轻人快而已,人家加个班可能就跟你一样快了。我想技术的深度和沟通能力,才是真正能体现不可替代性的地方。
如果等到被逼着去拥抱变化,而自己无能为力的时候,是很绝望的。何况,一点准备都没有的情况下,拿什么去拥抱变化?未雨绸缪的事情还是要做的,要结合当前的行情,时刻保持自己的竞争力。《熔炉》里面有一句很经典的台词“我们一路奋战,不是为了改变世界,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”。套用到这里很合适,所有的努力,只是为了让自己活的有尊严,在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时候可以多一份选择,在改变不了环境的时候,有换一个环境的能力。只有这样才有能力做一个不惹事,但是也不怕事的人。日子要一天天的过,一次订个十年的计划,没有多大的意义。谁能保证这么长的时间里,未来一定会按照计划发展?知道下一步要做什么,足够了。只要在知道道理的时候不要执迷不悟,然后永远做出当前最优的选择,就已经够了。